轮胎乱象(图)
发表时间:2019年06月22日浏览量:
急加速、急制动和快速转弯将导致轮胎的快速变形,使轮胎温度升高,容易使轮胎胎冠脱落,轮胎帘线应力疲劳,进而降低轮胎寿命。
大比拼高速性能试验是指按照轮胎速度符号,评价轮胎高速行驶性能。此次购买的26个轮胎样品,高速性能检验结果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也许,对于新车召回,有车主会对这个品牌的质量摇头,但更多的车主会觉得这个品牌还算负责任。可是,让我们看看如果轮胎出了问题后,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汽车经销商会将责任推到厂家身上,厂家却会告诉事不关己,让你找轮胎生产商解决。当你找到轮胎生产厂家,对方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往往会告诉你,是你自己驾驶习惯不好,并非质量缺陷。要么,你只能自己掏腰包找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从轮胎销售时,质保、理赔的不同标准,到质量鉴定时商家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些轮胎行业存在的乱象,让车主们维权无门。相信车主们都听说过“翻新胎”一词。但与国外众多轮胎企业使用的正规翻新胎不同,国内一些小作坊出品的翻新胎,堪称夺命胎。这些地下工场,通常以10-20元价格回收废旧汽车轮胎,重新刻上花纹“翻新”后,随即变成价值数百元的崭新名牌轮胎。经过这些无证、无生产设备,更无安全检测设备的加工点翻新过的轮胎,随时存在爆胎危险。与此同时,市场上还存在一种通过“倒货”现象。这些轮胎虽然是正厂或经授权加工厂生产出来的,质量本身没有问题,但可能因出厂时间较长而引起橡胶老化等问题,其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一般消费者并不懂得从轮胎表面的日期上分辩是否积压胎,而个别不法经销商,更在轮胎上的D O T代码做了手脚,积压胎就摇身一成了新胎。此外,个别国内经销商,还通过“提高”速度级别,低档胎配高档车。他们先通过低价买入H级、T级(最高时速190公里)甚至更低级别的轮胎,再使用专业模具,将轮胎D O T代码中所标注的速度级别“提高”,然后出售给车主。一旦上了高速公路,超过轮胎可承受的最高时速,就容易发生裂口或爆胎。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韩系轮胎品牌内部人士也承认,在轮胎维权问题上,消费者的确很无助。多名车主反映,当自己怀疑轮胎质量有问题时,便会向4S店提出鉴定要求。4S店将问题轮胎拿到厂家去鉴定,结果普遍是车主操作不当,外力撞击导致轮胎鼓包、裂口,不属于质量问题等等。有位丰田霸道的车主透露,他的车辆曾遇到轮胎质量问题,随后,他所经过的程序是:先由汽车经销商给出个人意见,如有需要,再交由厂家检测。如果消费者对厂家给出的检测结果有疑问,可自行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通常消费者委托的第三方鉴定机构都是当地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部门。一旦鉴定结果确实是质量存在问题,厂家才会承担鉴定费用,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但结果,最后他的问题轮胎仍然被对方委托该品牌轮胎技术鉴定部门进行检查。结果可想而知。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鉴定方式,让车主对轮胎企业的鉴定结果难以信服。在一次轮胎维权研讨会上,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罗卫光向南都记者介绍,不同的轮胎有不同的质保期计算方法,而且,轮胎的质保期还有从生产日期起计算和从销售日期起计算两种概念。可是,从生产日期开始计算和从售出日期开始计算,这两种不同的理赔期限起始日期计算方式,往往在实际生活中,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感受和权利保障。尤其是以轮胎生产时间计算质保期,如果产品的库存时间太长,会导致轮胎使用寿命减少,自然影响到安全驾驶。锦湖轮胎广州售后服务经理邹琼平指出,根据商务部制定的《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中规定:“使用方在购买轮胎使用后,轮胎花纹磨耗2m m以内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可调换轮胎”“使用方在购买轮胎使用后,轮胎花纹磨耗一般超过2m m后,发现有质量问题,经鉴定如是轮胎制造商的责任,轮胎制造商应按花纹磨损情况有偿进行理赔”。但行业协会制定的《汽车轮胎理赔工作管理办法》理赔标准则是:使用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如果胎面花纹磨损深度载重轮胎小于2m m,轿车轮胎小于1.6m m的,可以不收磨损费调换新胎。如果胎面花纹磨损深度超过以上标准,则制造方(或销售方)可向使用方酌情收取轮胎花纹磨损费。也就是说,行规规定轮胎出现质量问题,磨损超过1.6m m就收磨损费,而国家标准却规定针对轮胎行业存在的各种乱象,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人士,为行业寻找出路。他们普遍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有的侧重于改进维权便利性,有的则是对现存鉴定机制提出改进意见。众所周知,轮胎的售后服务政策并不明确,导致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必须通过鉴定为自己维权,但摆在人们面前的,同样是找谁鉴定的问题。由于汽车行业的第三方鉴定费用高昂,在绝大多数轮胎纠纷中,消费者都只能被迫选择轮胎厂家来鉴定确定责任的归属,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汽车养护专家陈锦明建议,最好加强工商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配合,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费者前期检测成本。同时,呼吁轮胎企业对质量问题和使用不当难以鉴别的情形,应适当放宽理赔政策,采取向消费者倾斜的补偿措施。前年,国内28个省份消协(消委会、消保委)联合发布的《轮胎企业售后服务政策调查报告》中显示,轮胎质保期与汽车“三包”规定相一致,两者均以产品销售日期开始计算,也有的轮胎企业是从出厂日期算起。对此,国家轮胎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何宁表示,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建议各品牌轮胎的质保期统一以产品销售日期开始计算,或者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两种起始时间不同的质保期,并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有利于其自身的一种计算方式。本地一家轮胎超市负责人林金利表示,在轮胎的三包凭证上,还应该规范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减少隐瞒事实的现象。除了要求经销商标识出产品的使用有效期限,还应注明起始计算时间,同时将理赔标准、注意事项等售后服务政策明示给消费者。而这方面的规范,应逐渐以强制性政策实施。对于国内整个轮胎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有专家指出应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国内大小轮胎企业多达数千家,但实力雄厚的企业较少。很多企业只是依靠仿制为生,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的《轮胎产业政策》基础上,尽快制定轮胎行业准入制度,以有效抑制投资过热、达到规范市场,促进轮胎行业升级的目的。有汽车养护专业人士坦言,他身边的朋友都问过他关于轮胎维权的问题,事实上,连他自己也觉得“难度很大”。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车主日常应该多掌握一点用胎技巧,而且最好知道哪些情况是属于质量问题,哪些是自己用车不慎引起的。而在选购轮胎产品时,也有一些简易实用的分辨窍门。在按国标规定条件正常使用前提下,从轮胎售出之日起一年内,胎面花纹磨损深度未超过原新胎设计花纹深度50%的,因制造质量问题而引起早期损坏的轮胎可以理赔。如果发现对轮胎外观质量问题(国家标准允许的除外),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并不会危及安全,消费者与销售方可采取协调方法解决。当然,也要知道不属于理赔范围内有哪些情况。目前,消费者因轮胎出现故障,在向厂商提出理赔时,对方几乎都会将故障归因于消费者“使用不当”。这里所说的“使用不当”,包括存放不当、装配不当、充气不当、超载和负荷不均、使用和保养不当等。因此,需要第三方权威鉴定部门出具可证明产品属于质量问题的鉴定证明。此外,不能得到理赔的还包括:胎面花纹磨损深度超过原新胎设计花纹深度50%的,属使用后期的轮胎;按非正品等级销售的轮胎;翻新轮胎;伪造质量缺陷、标识、层级的轮胎;以及消费者经修补过的轮胎,都不能理赔。目前市场上主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轮胎有多种,包括翻新胎、积压胎以及从正规渠道推向市场的轮胎。对于翻新轮胎,可以从两方面分辩:首先,由于翻新轮胎是要将旧轮胎的胎肩部位打磨,然后在打磨后的部位敷上新的橡胶层再加压成型,细心观察,在胎侧的位置必然有接驳的痕迹。其次,轮胎的胎侧都有品牌、字母、数据,做假者通常会出现字迹模糊、深浅度不一的现象。而积压胎产品本身质量没有问题,但由于积压太久的轮胎,也会影响到正常驾驶。通常,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测试。一是“掷”,如果轮胎质量已经有变,通常会因为胎身变硬变脆,掷在地上会弹得很高,并发出“嘭嘭”声。合格的轮胎则会显得弹力偏软。但要注意,有个别品牌的产品(如固特异),正常产品本身就制造得比较硬,“掷”的方法并不适用。二是“按”,通常可用手指按住胎面的花纹块,正常的轮胎会感觉较软,如果是已经存放相当长时间的轮胎,则会感觉胎面按到的部位比较坚硬。对车来说,轮胎的重要性就像人的手脚一样。一旦轮胎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困惑。而长期以来,由于轮胎行业乱象丛生,车主在购车过程中也深受各种问题胎的祸害,在采访过程中,多位车主向南都记者诉说他们在购买、使用轮胎方面的悲催经历,现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爆料,我们也邀请专家见招拆招,希望能让大家吸取经验,快乐用车。黄先生(个体户,驾龄3年):我今年年初开车到广西一个小地方,轮胎被钉子扎坏了,就在当地一家维修店买了一个新胎。可这个新胎在开回广州的路上也爆了!请问我买的新轮胎为什么这么不经用?因为路途太远,我也没有办法回去找那个老板算账,只能打定主意,以后尽量少去小店消费了。记者跑腿:就黄先生提到的情况,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维修师傅。虽然没有看到轮胎的“尸体”,但是大家一致认为,黄先生买到的应该是翻新胎。轮胎的胎冠花纹是轮胎磨损最大的部位,当花纹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起不到防止轮胎打滑的作用。因此,每个轮胎都在花纹沟设有四个以上磨耗标志,当花纹磨损超过磨耗标志时,这个轮胎就不能继续使用。而翻新胎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胎冠花纹比新胎浅很多,使用的时间自然大大缩短。另外,有些废旧轮胎还被钉子、石头之类的异物刺穿,如果小作坊在翻新时没有进行修补,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问题。黄先生所买的轮胎很有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漏气、爆胎。李小姐(企业白领,驾龄2年):我5月刚换了一个新轮胎,6月洗车时就发现轮胎鼓包了,老板认为,轮胎是易损品、没有保修期。安装时轮胎没有瑕疵,用后有问题他就不负责。记者跑腿:针对李小姐所说的情况,南都记者询问了好几个品牌维修师傅,大家对于轮胎保修期的规定有较大差别,有的品牌不提供轮胎保修服务,轮胎保修期较长的品牌是一汽丰田,为半年或1万公里。因此一旦轮胎在使用后出现问题,车主在维权过程中确实比较被动。但李小姐的车辆轮胎行驶时间较短,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令车主烦心。建议车主到4S店,或者找专业的轮胎店去检查下,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师傅观察轮胎外观就可以弄清楚鼓包究竟是因为轮胎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行驶过程中“使用不当”引起的。南都记者咨询了好几个不同品牌的维修售后主管,他们都表示,一旦确定是轮胎的质量问题引起的鼓包,车主可以到店里要求索赔,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车主可提请有关部门(国家和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局、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或仲裁;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可以上诉法院。小凯(快餐店老板,驾龄4年):我今年年初想为车辆换轮胎,在米其林、固特异等好几个品牌的官方网站上找了好几家店,电话咨询时发现各店的报价并不统一,对此我很纠结:同一品牌的价格为什么会有差异?记者跑腿:南都记者了解到,每家轮胎店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价。一般来说,官方网站所卖的基本都是正品轮胎,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店在为积压胎做促销。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轮胎的利润在10%左右,因此车主如果发现所看中的轮胎与其他店的价格相差过大,比如说超过30%,那么购买时需要慎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关轮胎方面的国家标准规定,轮胎上应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的“CCC”标记,车主在选购轮胎时要留意这个标志。车主老孙(淘宝店掌柜,驾龄5年):我的车前段时间跑了一次长途,有点抖,就到店里去看看是否需要做动平衡跟四轮定位,但师傅一个劲地说,轮胎使用三年就得换,并告诉我,该店的轮胎库存期超过3年都会跟厂家换货。对此我有疑虑:我的车这三年才开了2万公里呀!该换吗?记者跑腿:根据三包政策,汽车轮胎质保期限的起始日期有从生产日期开始计算和从售出日期开始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照生产日期开始计算的,质保期为三年;按照零售商售出日期开始计算的,质保期为1年。因此轮胎生产日期超过3年则无法享受三包政策,轮胎店将积压胎退回给厂家,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至于轮胎是否需要更换,车主得留意胎面的磨损程度,如果胎面花纹高度小于1.6毫米,就得换新胎,否则会影响行车安全。如果车辆一年开2万公里,2-3年就可以考虑更换。若一年开1万公里以内,4-5年也应该考虑更换。(林辉莹)针对轮胎购买与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发起了问卷调查,有100多位车主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车主所用的轮胎品牌比较固定,超4成受访者一直为爱车更换原厂所配套的轮胎品牌,35.71%重新选择最适合爱车的品牌。在回答“您主要在以下哪些渠道购买轮胎”这道多项选择题时,得票率最高的是轮胎专卖店(占比35.3%),而4S店得票率排名第二达到25%。谈及选择轮胎购买渠道的原因,得到支持率最高的答案是“轮胎品牌知名度”(占比35.71%)。